1分鐘看遍百年中國女性審美↑↑↑
今天的短片,用1分鐘成功再現了20世紀初到21世紀初中國女性審美的變化。
這些年里,我們的審美發生了多大的改變?
還記得四年前的《極限挑戰》第一季里,黃渤半開玩笑地對孫紅雷說:
“你知道當今時代最可怕的是什么嗎?
最可怕的,是審美的缺失。”
沒想到,他竟一語成讖。
如果你觀察力足夠仔細,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,處處是丑爆了的中國式審美。
比如那些統一的、黑底白字的商店招牌,不僅丑,還有些瘆人;
又或者飽和度極高、十分辣眼睛的大黃大綠;
再比如,那些魔幻主義風格的兒童搖搖車;
又或者滿街滿巷的男科廣告、軟色情廣告……
從2010年開始,北京每年都會舉辦“十大丑陋建筑”評選,那些從全國各地篩選出來的丑陋建筑,總有一個能亮瞎你雙眼。
這是巴城鎮打造的蟹文化公園,竟然真的做成了大閘蟹造型;
類似的做法還出現在河北,這個名叫“金鰲館”的建筑仿生不成,倒是庸俗不堪;
最著名的是模仿“福祿壽”的河北三河天子酒店,堪稱最丑建筑之首。
吳冠中先生曾說:“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,但美盲很多。”
如今看來,仍是如此。
正如李曉教授提到的:
“今天,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,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中國人的標準,基本上就是服飾與行為。
相對于其他亞洲人,中國人的服裝搭配比如衣褲、鞋帽、鞋襪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體的,遠遠一看便知道是中國人,在亞洲人里韓國人喜歡穿著鮮艷,穿的素雅且搭配合理的多半是日本人。”
沒有審美力,已經成了當代中國人的最大特征。
事實上,我們的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和根基,對于美這件事兒,也有著數千年的解讀。
只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我們的審美越來越糟糕,越來越低下。
木心說:“沒有審美力是絕癥,知識也解救不了。”
沒有審美力,比丑更可怕。中國式審美,就是我們最應該警惕的時代病。
《新周刊》曾以“低美感社會”為主題做了一系列解讀,指出中國審美十大病征:
丑形象、土味家居、奇葩建筑、非人街道、塑料設計、網紅臉、偽古風、廣告有毒、抖式快感、文化霧霾。
總結起來就一句話:除了丑,就是假。
什么叫假?看看電視。
國產電視劇的審美萬年不變,永遠的平眉、翹鼻、尖下巴,網紅臉三連。
不僅女主女配頂著一副網紅臉,就連男主角也不能幸免。之前一部劇《重耳傳奇》的男主,就是杰出代表。
網紅臉好看嗎?
也許好看,但就是假。
前一段時間,網上有個整容上癮的女孩,2年內花了80萬,整容20多次。現在的她,飽滿的蘋果肌,V字尖下巴,高挺的鼻梁,僵硬的表情……
臉是網紅臉,但美絕對談不上。
對比起以前的照片,也許未整容的她五官沒有那么“完美”,但起碼有一份自然的舒適,和靈動。
網紅臉泛濫的熒幕上,我們的審美力正在被悄悄剝奪。
會不會有一天,千篇一律、塑料感滿滿的網紅臉,就成了我們唯一的“美”?
說完影視,再說音樂。
還記得前段時間,周杰倫在演唱會上被迫唱了一首《學貓叫》嗎?
同事對此評論道:本來在大街上、奶茶店、理發店就被這首歌天天洗腦,沒想到在周杰倫演唱會上,還得聽到它。
回想一下,像《學貓叫》這樣的抖音神曲,已經處處霸占了我們的視聽:
你說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……
你知道我對你,不僅僅是喜歡……
我們不一樣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……
像一顆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隨風搖……
當然你可以說,藝術作品嘛,本身就沒有高下之分。
但,這些玩意兒真的能稱之為藝術么?
陳詞濫調、旋律單一、歌詞低俗、毫無唱功……根本難以和藝術沾邊。
有一首抖音神曲叫《盜將行》,因為其古風歌詞而紅極一時。但你仔細看看它的歌詞,到底寫的是什么鬼?
“我與虎謀早餐”,“你的笑像一條惡犬”......前段時間,更是被一位大學教師直斥“狗屁不通”。
大熱的抖音神曲,還有《沙漠駱駝》。
歌紅了之后,大家都知道唱這首歌的兩個人是展展和羅羅。
然而有人指出:這根本就是一首抄襲作品,原作者是展展和羅羅的恩師徐天勝。他們只是拿歌詞稍改了一下,就標上了原創。
丑陋不?
從抖音神曲到蛇精臉,我們正經歷一場大型的審美降級。
我們的審美力在無形中崩塌,那些稀奇古怪的丑陋,正在悄無聲息地侵占我們的生活。
一想到我們的下一代要生活在這樣“不知美好”的環境中,我就不寒而栗。
中國式審美一直這樣嗎?
其實不是。
那時候,我們有極簡的宋瓷:
有純色的小清新;
也有由虛而實的深遠意境。
民國時期的廣告也頗為經典,如今看來一點不過時;
連孩子們的課本,也處處體現出高超的審美水準。
中國人是懂美的。我們的文化里,我們的基因里,其實就深深鐫刻了美的種子。
而我們,只是在日漸功利的追逐中丟掉了它們。
童慶炳先生說過:
審美像節日一樣,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東西。
沒有了審美,就只能看見陰影,看不見太陽;
看見麻木的朝九晚五,看不見夕陽下的青春;
看見眼前的茍且,看不見詩和遠方。
所以我堅定地認為:培養審美力,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。
要知道:
美,能夠喚醒我們對生活的尊重;
美,讓平淡生活也亮起陽光;
學會審美,絕對是未來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。
當你懂得美好,才能追逐美好;當你看見美好,才會享受美好。
愿你我能學會欣賞美、發現美,并讓下一代從小接觸美。
別讓“中國式審美”,真的毀掉三代人。
讓我們的下一代生活在一個美的環境里,是我們一生都應該為之努力的事情。
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