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男人總是很難。
男人們總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藏起,把陽光快樂的一面展示出去,但實際上,他們過得太苦了。
有沒有可能,男人也能外放一點,硬氣一點,孩子氣一點,做一回真實的自己?
看看姜文。
難懂的姜文
《邪不壓正》刷屏了。
作為姜文打磨四年的新作,《邪不壓正》爆點不少。
彭于晏大秀半裸肌肉,許晴還是一如既往的風情萬種,廖凡cos了一次明太祖,周韻在自家老公的鏡頭下儼然凍齡女神。
片子上映三天,拿下三億票房,口碑卻兩極分化。有人說,姜文又玩砸了;有人說,姜文越來越難懂了。
在這部混雜著“民國”、“武俠”、“復仇”等標簽的電影里,姜文到底想表達什么?
2005年的《太陽照常升起》,他用環形敘事,
講了一個錯綜復雜又不明所以的故事。
2010年的《讓子彈飛》,他說要“站著把錢賺了”,大家都以為他在妥協。
結果2014年的《一步之遙》,他拉上舒淇和葛優,拍了一部歌舞片。
他到底在想什么?他到底想說什么?
周末邀一位朋友去看《邪不壓正》,他忙不迭搖搖頭:不了不了,姜文的東西,我看不懂。
這是大眾對姜文的最大誤解。
其實姜文不難懂。
他,無非是個直男罷了。
直男姜文
直男姜文是典型的大院子弟。母親是小學音樂教師,父親是一名部隊干部,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。
那時的北京大院是一種特殊存在。
葛優在北影大院,管虎在中央話劇院大院,許晴在外交部大院,馬未都在空軍大院,王朔在軍委訓練總監部大院,同院還有后來的華誼兄弟王中軍、王中磊。崔健也在軍大院,他父親是空政歌舞團小號手。
大院里的孩子,父母沒空管,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。
在姜文的童年回憶里,有兩個少年爬上了40多米高的煙囪,還即興在40厘米寬的煙囪頂走平衡木。
就像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里描繪的一樣,大院少年們放縱不羈,成群結隊地騎著自行車,在北京的胡同里穿來穿去。
遇見喜歡的姑娘,不是送花講情話,而是扯頭發、扔石子引她注意,還有些臭小子拿著掃帚追著姑娘跑……
那時黑黑瘦瘦的姜文也不落下風,他特調皮。
他會和同學英達躲在房間里學抽煙,也常玩《智取威虎山》的軍匪游戲。
有次男生們太鬧騰,惹得南鑼鼓巷的居民上街道提意見。姜文居然化裝成干部,去居民家敲門家訪,讓人家寫成材料簽字,倍兒嚴肅:
“相不相信組織?相信就別鬧了,等我們落實這個事兒。”
別說,人家還真被唬住了。
長相老氣的他,也假裝過老頭,騙倒了騎自行車的老師,偶爾還冒充家長,給弟弟姜武開家長會。
在陽光燦爛的大院里,姜文無拘無束地度過了他的青春期。
他身上桀驁不羈、清高、倔強,又有點匪氣的直男氣息,就這么定下了調。
硬氣的姜文
說他是直男,因為他很硬。他的硬,是出了名的。
姜文難采訪,在傳媒界人盡皆知。
早幾年,南都娛樂記者寫過一篇文章《如何正確地采訪姜文》,教記者如何與姜文過招。無果,姜文要懟哭記者,有他的一百種方法。
一次,女記者問攝影師杜可風:“作為王家衛的御用攝影,您......”
話沒說完就被姜文打斷:
“根本沒有'誰是誰的什么’這個說法,沒有杜可風的參與,根本就不可能有你說的那個人。杜可風是出色的攝影師,也是出色的藝術家,你這樣問很可笑,也很弱智。”
女記者當場就哭了。
他的硬不只是說話硬,還是對電影的執拗。
這種執拗,有一個詞可以形容,軸。
姜文入行數十年,接的戲才24部,部部都是經典;導的戲才六部,部部都是經典。
他有自己的原則:管你是天王老子來了也好,我就只接好劇本、好角色。
他曾經去試鏡《霸王別姬》,陳凱歌想讓他演段小樓,他非要演程蝶衣。
陳凱歌不肯。結果他做了造型,上了妝,反駁道:書上也沒說虞姬不能長我這樣啊?
還好陳凱歌無比堅定地拒絕了他。
據說這是姜文的試妝照
拍《尋槍》時,姜文還只是個演員。結果他天天在導演陸川耳邊叨叨,獨斷專行地把《尋槍》拍成了一部帶姜文風格的電影。
《一步之遙》里火車上的金色沙灘,并不是真實的沙粒,也不是后期調色。而是拉來幾卡車玉米磨碎后,才有了姜文要的溫暖的金色。
《邪不壓正》里,他為了還原當時人們普遍矮小的身材,把衣服裁小一號,扣子弄大一點,制造視覺差。電影里有很多場景發生在四合院的屋脊,于是他在云南搭了四萬平米的拍攝場地。
為什么在云南?因為云南的天空,才有小說里“瓦藍瓦藍”的感覺。
人人都說周星馳是片場暴君。姜文比暴君還暴君。
《邪不壓正》的劇本,每天一邊拍他一邊改,誰也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,到最后已經和原小說《俠隱》相去甚遠。
拍《太陽照常升起》,姜文找來久石讓做配樂,但又附上了莫扎特的音樂作參考。他說,你就把曲子做得比莫扎特好一點點就夠了。這讓久石讓大師氣得差點撒手不干:我怎么能做出比莫扎特更好的音樂啊?
硬氣不?硬氣。軸不?也軸。
這種硬氣,是天生的。
臺灣著名影評家焦雄屏采訪過姜文。他問,中國這么多導演,哪個最優秀?
姜文說,現在沒有,以后會有。
“誰呀?”
“我!”
這時姜文才28歲,還沒拍過一部電影。
狂嗎?很狂。
但這種狂,是有底氣的。
23歲,他已經擔任男主角,與劉曉慶出演《芙蓉鎮》;
次年他與鞏俐主演《紅高粱》,這部片子一舉拿下柏林金熊獎;
31歲,他導演處女作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,
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,更被《時代》雜志評為1995年十大最佳電影之首。
導演的第二部電影《鬼子來了》,
斬獲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,豆瓣評分至今維持在9.2.
拍一部經典,難得;連著兩部經典,絕無僅有。
姜文的底氣,就是他的才氣。
有才的他,不怕硬。
好色的姜文
姜文是好色的,跟天底下所有直男一樣。
姜文的色,是赤裸裸的色,無拘無束的色。他從不掩飾對女人的熱愛,也未打算當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。
他把滿滿當當的荷爾蒙揮灑在大屏幕上,要你熱血澎湃,要你春心萌動。
很多人都說,他電影里呈現的女性形象,非常的“鐵血直男癌”。
像豐乳肥臀,身穿紅色泳衣的寧靜;
媚態萬千的劉嘉玲;
一身半透明護士服,走路一扭一扭的陳沖。
姜文的審美數十年不變。他只愛豐腴的女人,風騷蝕骨,風情萬種,能把男人撩得不能自已。
這,不就是典型的直男審美嗎?
這讓姜文背了不少“男權主義”的鍋,姜文本人表示這是對他極大的誤解:“女人對我來說一直就像神一樣的存在。”
劉嘉玲也說,姜文是全世界最懂女人的導演。《讓子彈飛》開頭,被打劫的火車飛進水里,劉嘉玲濕漉漉地站在岸上講“我就是縣長夫人啊”,導演姜文不滿意:“那個姿勢不夠性感,屁股再翹一點。”
“我覺得他很懂在這個情況下,怎么樣可以挑逗男人的性欲,就是這個感覺。”
陳沖在《太陽照常升起》里演的是一位性感的大夫。開始服裝師拿出一件普通的白大褂,姜文說不對,然后就開始改。他把衣服改窄,下擺改短,陳沖彎下腰,白色的內褲若隱若現。
性感。
他懂女人,所以要展現女人最美的一面。
用著名作家水木丁的話來說:“姜文電影里的性感女人,坦坦蕩蕩,是思想根本上沒有裹小腳的,全中國,獨一份。”
姜文的性的態度是坦蕩的,誠實的。女人,性,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物。他從不否認這一點。
一切都在太陽底下,簡單不過一句話:“男人喜歡女人,女人喜歡男人。”
好色不下流,風流不猥瑣。這是姜文。
孩子氣的姜文
直男們都有一顆童心,姜文也不例外。
在許知遠的《十三邀》里,這個50多歲的男人堅稱“我每天都在危險當中,這個日常的危險是起床,必須違背自己的意愿起床!”
姜文本身很討厭純商業電影,但兒子喜歡星球大戰,他便義無反顧去《俠盜一號》里演了個角色。
一次他被影迷圍住,好不容易回到車里,第一句話就說:操,居然有人叫我文文??直男如他,居然也有如斯可愛的時候。
拍《邪不壓正》時,他很喜歡摸彭于晏的腹肌,邊摸邊感嘆“哎喲我去”。
在一場葬禮戲里,彭于晏滿懷淚水地進門瞻仰死者,誰知姜文掀開白布拎出一個蛋糕,帶領全組祝彭于晏生日快樂。
這樣玩,也是沒誰了。
姜文喜歡玩,也玩在電影里。
他回憶青春,便拍了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;
他想反思歷史,便拍了《鬼子來了》;
他想玩深沉,便搗鼓一部《太陽照常升起》;
他想站著賺錢,便有了《讓子彈飛》;
他想玩票,就花四年拍一部《一步之遙》...
拍電影,他從來只依自己的意愿。哪怕《鬼子來了》被禁,他自己五年不得再執導筒。哪怕《太陽》票房撲街,哪怕《一步之遙》口碑糟糕,他只拍自己想要的。
人生過半,他仍然堅持自我:“不喜歡的事情我堅決不做!”。
孩子氣,做自己。長不大的姜文,活出了直男們最理想的模樣。
迷人的姜文
從來沒有一位“鋼鐵直男”不惹人討厭。
除了姜文。
這個身高181cm的男人,天生一副50歲的模樣,理著寸頭,絡腮胡子,說話粗聲粗氣,偶爾加幾句臟話。
他直腸子,愛懟人。他執著倔強,從不卑躬屈膝。他率性而為,爛漫而不天真,淘氣而不幼稚。他愛女人,更尊重女人。他無敵自信,但從不自戀。
這就是姜文的魅力,終極直男的魅力。
你必須承認。
這個全中國最直的鋼鐵直男,很迷人。
真男人,當如姜文。